[#Blog嚿嘢 004] 領呔的歷史

最近找到些vintage的領呔及絲巾,八卦欲又湧了出來,非常想知道領呔的來源!現在來跟大家分享~

領呔(Necktie)在現代社會十分常見,男士較常佩戴,它被繫於襯衫衣領之下,比較優質的領呔通常使用絲這高檔材質。領呔有很多變奏,包括:像領巾的Ascot tie、蝴蝶結Bow tie等等不能盡錄。

領呔由領巾(Cravat)發展而來,它的雛形則來自更久遠的年代,在中國兵馬俑雕像上,都有類似的領巾綁在脖子上。古人綁布巾在頸上多是為了作保暖之用,也為了保護脆弱的頸部,免受野獸攻擊,還有可以在吃完飯後用來拭嘴(?)。

把領巾作為頸部飾物之用,則可追溯到400年前的路易十三時代。當時法國正處於三十年戰爭,路易十三國王為提升國家戰力,從克羅地亞雇來一群勇猛的傭兵,這些傭兵的脖子上都綁了一條辨識用的紅色領巾,他認為非常優雅好看,便下令任何參加皇室活動的人都必須有這樣的裝飾,並命名這條領巾為「La Cravat」,巴黎愛美的人們也開始模仿這「宮廷時尚」,紛紛戴上領巾。

後來在1924年,美國裁縫Jesse Langsdorf正式確立了現代領呔的外形和構造,革新了領呔面料的裁切技術,領呔不再因為打結而留下難以平復的皺紋,繼而引發一系列全新的領呔打結方式。這令領呔逐漸站穩腳跟,開始全面佔據男性的日常造型,甚至被認為是紳士不可或缺的必需品。

在設計上,領呔的變化史也相當精彩,例如在20年代時,當時領呔長度比現代的要短很多,原因是當時男士喜歡高腰的褲子,領呔長度差不多落在肚臍附近,也傾向把領呔尾巴收在馬甲或襯衫裏面。而30年代起,領帶的材質開始以更厚的布料製作,受到Art Deco的影響,領帶越來越寬,也多了許多花樣圖騰。40年代時,領呔變得野性十足,也開始有「Bold Look」這說法,多採用裝飾藝術、狩獵場景、熱帶主題、色情圖案等。

50年代則因興起為窄版西裝而誕生了超窄版Skinny Tie。但去到60年代,人們又開始覺得窄版領帶無趣,於是重新往寬的方向發展,流行藝術開始融入設計,圖騰越來越豐富鮮艷。到了誇張狂放的70年代,領帶也達到了最寬點,六英吋的寬度是很常見的,就像老夫子漫畫裏的時裝!來到90年代,領呔越來越多不同尋常的設計出現,例如充滿玩味的魚領呔、卡通人物領呔、流行文化圖案等等⋯⋯時尚文化是非常豐富而複雜的,在此只能簡述。

雖然領呔形式一直在變,但又萬變不離其宗,讓我們能從它的變化裡窺探不同時代的時尚及文化,非常有趣!能夠在400年以來一直流行、佔據時尚一個席位,自有它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