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想必每個人小時候都試過用口對著風扇發出像機械人的奇怪聲音吧!童年時家裡為了省電,只准晚上睡覺時才開冷氣,因此童年時的暑天,與風扇脫不了關係。長大後雖得到任意開冷氣的權力,但已變成怕冷體質,一吹冷氣便頭痛,還是喜歡開風扇。扇葉送出的徐徐涼風,猶如被自然風吹過般通體清爽,比起冷氣機的「一味死凍」舒適多了。
現今是冷氣世代,幾乎每家每戶都配備一部以上的冷氣機,但隨著環保意識興起,近十年風扇捲土重來,愈來愈多家電品牌推出款式新穎、功能豐富的風扇,甚至有無葉風扇呢!不禁好奇,舊時的「風扇」是怎樣的?
原來早在公元前500年,「風扇」的雛型已在印度和中東投入使用,名為「Abano」或「Punkah」(圖9),是貴族及上流人士才能擁有的高級玩意,由僕人人力發動。它是一種懸掛在天花板上的「風扇」,由織物及竹製框架組成,以人力拉動來製造出空氣流動,就像一把巨型的扇子。被搧涼的人當然舒爽,卻苦了僕人拉得滿身汗臭。
機械風扇則在19世紀的工業革命中面世。在1830年,美國人 James Byron 從鐘錶結構中受到啟發,發明了一種可以固定在天花板上,用發條驅動的機械風扇,亦即是「吊扇」的前身,但這種風扇每次使用時都需要爬梯子上去扭動發條,操作相當不便。到了1882年,美國電氣工程師 Schuyler Skaats Wheeler 發明了第一台「電風扇」,最初誕生的電風扇只有兩片扇葉,連保護籠也沒有,轉動時可真觸目驚心。後來發明的保護籠,原意也竟不是為了保護使用者的手指,而是要保護貴重的黃銅扇片!沒錯,當時的扇葉通常由黃銅製成,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,黃銅被徵收用來製彈藥而變得稀缺,從而推動生產商研究替代品,曾以鋼片、鋁片替代,發現改良後反而使電風扇更輕便。現今的電風扇為了安全性,扇葉多為塑膠,邊緣都特意磨鈍了。
古董風扇品牌中以 Emerson、Westinghouse 及 General Electric 最受收藏家追捧,日本方面,由東芝前身「芝浦」於20-30年代出品的「睡蓮」也相當受歡迎,古董風扇價值不菲,且保養不易,還是看看照片好了!
今次我們找來的,則是來自東芝昭和時代的「平民版」家用扇風機,漂亮又實用。
這台扇風機生產自1979年,活潑的鮮綠色是當時普普風格的代表。扇葉為透明材質,在燈光照射下,便透出翠綠顏色,加上徐徐涼風吹來,為夏日帶來清涼感覺。扇風機有三段風速,包括「微風」、「涼風」及「強風」,並設有定時裝置,不太熱的日子,可使用「微風」設定,為室內帶來新鮮空氣流動。為配合一般家居使用,按下底座橙白色按鈕更可伸縮機身,伸縮後機身範圍為66cm至83cm高,且風扇頭可180度轉動,風幅寬廣。扇頭裝卸方便,可輕鬆拆出清洗。值得一提是,它背後還有一個收納電線的位置,十分貼心。
這台扇風機狀況良好,沒有明顯污漬,運作順暢穩定,為方便大家,將附送變壓火牛插頭一個。
——
〈商品規格〉
年代 1979年
產地 日本製
型號 H-30P40G
尺寸 (機身) H66cm-83cm ; (風扇頭) ⌀40cm ; (底座) H30cm*W30cm